栏目 |
文章名 |
作者 页码 |
月份 |
语言教学 |
汉语教材的科学性分析 |
|
|
|
——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为例 |
胡哲瑜 李柏令 87 |
1 |
|
汉语教材《桥梁》中的成语考察及教学策略探讨 |
张飞祥 91 |
1 |
|
对外汉语教学中“立刻”和“马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
蔡慧洁 93 |
1 |
|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音教学模式构建的认知基础 |
薛晶晶 97 |
1 |
|
歧义容忍度对留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
郭素红 100 |
1 |
|
基于HSK语料库的英美学习者单项状语的偏误分析 |
黄彩玉 宋 晶 103 |
1 |
|
上海中小学生沪语使用情况及教学调查报告 |
郑子安 原苏荣 106 |
1 |
|
初中级留学生定语及状语句法认知难度研究 |
鲍嘉焕 吴思娜 张志远 108 |
1 |
|
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
邓军涛 104 |
2 |
|
动词“付”与“负”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 |
赵瑞婷 109 |
2 |
|
澳大利亚维州VCE中文第一语言考试探究 |
王卓君 112 |
2 |
|
不同语言环境下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 |
周 雳 117 |
2 |
|
韩国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
|
|
|
——以全罗南道务安郡小学为例 |
高文燕 121 |
2 |
|
外国留学生“这/那(个)+NP”结构习得偏误分析 |
|
|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
方紫薇 127 |
2 |
|
昭通学生汉语普通话声母l偏误分析 |
王丽娟 131 |
2 |
|
“语言学概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的语言资料 |
邱雪玫 95 |
3 |
|
汉字水平对听力考试成绩的影响 |
于诗媛 98 |
3 |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
张烷灵 102 |
3 |
|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 |
韩 蓉 105 |
3 |
|
基于语料库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口语词汇偏误分析 |
于 丽 108 |
3 |
|
汉语国际教学基本原则之思:“交际能力”可微调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
徐丽丽 车 飞 111 |
3 |
|
东北亚汉语学习者语篇能力习得调查 |
韩 蓉 汪灵灵 周艳芳 95 |
4 |
|
新疆南疆农村少数民族中学汉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
李海洋 马 燕 靳婷婷 99 |
4 |
|
新疆中等职业学校预科汉语教学建设探析 |
牛 林 103 |
4 |
|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材中词汇选取及用字情况调查 |
|
|
——以《发展汉语》和《大学汉语》为例 |
田胜男 105 |
4 |
|
《新实用汉语课本》初级阶段教材词汇重现率研究 |
耿 直 87 |
5 |
|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
王瑞晓 91 |
5 |
|
英日韩学习者汉语易混淆词“提高”“改善”考察 |
付冬冬 93 |
5 |
|
韩国留学生汉语宾语误加偏误分析 |
徐开妍 97 |
5 |
|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
|
|
|
——以“帮忙”和“见面”为例 |
王亚丽 100 |
5 |
|
言语行为类型及主观交互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
|
|
——以副词“光”和“净”为例 |
曹洪豫 95 |
6 |
|
会话修正浅述 |
欧阳兰 99 |
6 |
|
论语言迁移对日语量词学习的影响 |
姜洁旋 103 |
6 |
|
浅析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
李 薇 105 |
6 |
|
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周书仪 108 |
6 |
|
浅析叹词“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
骆 丽 110 |
6 |
|
基于问卷调查的HSK六级写作满意度分析 |
李 果 彭育波 112 |
6 |
|
动态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李代鹏 朱正洲 117 |
6 |
|
语料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
赵 星 康冬梅 85 |
7 |
|
浅析泰国学生“在+处所”习得困难的原因 |
陈嫣涵 Pimwarin Sirisrisudakul 88 |
7 |
|
委内瑞拉籍华裔留学生错字及原因分析 |
盛桂琴 91 |
7 |
|
汉语动词语块语义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
李 帅 94 |
7 |
|
新疆高校预科生汉字能力情况调查研究 |
|
|
|
——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
田胜男 97 |
7 |
|
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基本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
|
|
|
——以两个词汇教学个案为例 |
韩晓明 103 |
7 |
|
从课堂表现看委内瑞拉华裔和韩国留学生的汉语习得 |
盛桂琴 张晓立 90 |
8 |
|
“构式—语块”理论视域下“比”字句的教学研究 |
侯艺源 韩 蓉 93 |
8 |
|
留学生汉语叹词“啊”的听辨感知研究及教学建议 |
杨镇遥 98 |
8 |
|
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连词习得过程研究 |
王亚茹 100 |
8 |
|
高校汉语分级教学的问题及方法 |
|
|
|
——以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例 |
鲁 莹 104 |
8 |
|
基于SPSS对汉语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
王慧慈 90 |
9 |
|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
王玉敏 93 |
9 |
|
海外少儿汉语课堂教学 |
唐淑宏 96 |
9 |
|
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音系—语义界面习得研究 |
印 睿 94 |
10 |
|
《中医汉语综合教程》与《实用医学汉语》医学词汇对比分析 |
刘静妍 98 |
10 |
|
浅析新汉语水平考试——口语测试 |
袁艺铭 102 |
10 |
|
“V一下”结构中的高频动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
|
|
|
——以老舍作品为例 |
施衙茹 104 |
10 |
|
老挝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
|
|
|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
闫 伟 108 |
10 |
|
语义韵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王宇波 91 |
11 |
|
二语心理词库形音建构的问题及对策 |
韩玉强 94 |
11 |
|
中外学习者二语学习策略对比研究 |
武 慧 98 |
11 |
|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实验分析 |
李 瑶 101 |
11 |
|
对外汉语教材心理化探析 |
周冬梅 104 |
11 |
|
基于HSK语料库“终于”的偏误分析 |
李 兰 107 |
11 |
|
沉浸式汉语教学在法国的应用 |
|
|
|
——以中学汉语国际班为例 |
毕 笑 109 |
11 |
|
语言是“听”出来的 |
|
|
|
——浅析播音主持艺术教育语音教学方法的缺失 |
罗 佳 79 |
12 |
|
对日汉语声调教学初探 |
马 虹 82 |
12 |
|
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田园诗 84 |
12 |
|
韩国留学生使用“周”“星期”二词的偏误研究 |
|
|
|
——以“下个周见”偏误为例 |
孙劲潇 86 |
12 |
|
古代汉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略论 |
王金娥 90 |
12 |
|
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刍议 |
刘 芳 93 |
12 |
|
海外少年儿童华文学习者的华文泛读现状实证研究 |
|
|
|
——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同中文学校学生为例 |
周晓芹 李柏令 96 |
12 |
|
|
|
|
社会语言学 |
从姓氏看观海卫驻军来源及其方言的属性与变化 |
杨何金津 阮咏梅 112 |
1 |
|
语言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户外标语分析 |
丁安英 程永淳 115 |
1 |
|
徐州市住宅小区名称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
朱存亮 118 |
1 |
|
从语义角度分析奥巴马演讲辞汉英文本中副词性关联词语的语篇衔接功能 |
谢嘉丽 原苏荣 122 |
1 |
|
流行语“剁手党”探析 |
侯曦煜 125 |
1 |
|
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X”探析 |
许 娜 127 |
1 |
|
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考察 |
刘红云 130 |
1 |
|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下的商业言语沟通策略分析 |
黄 颖 133 |
2 |
|
顺德地名弼教、碧江考 |
何锦怡 136 |
2 |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珠海地名研究 |
宁 峰 113 |
3 |
|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探究 |
杜 璇 119 |
3 |
|
小议“厉害了我的哥” |
王东营 122 |
3 |
|
浅谈流行语“厉害了” |
文 婕 124 |
3 |
|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首席XX官” |
艾振浓 126 |
3 |
|
流行语体“且行且珍惜”探析 |
柯 敏 128 |
3 |
|
网络流行语“弱爆了”的语义及成因 |
房甜甜 131 |
3 |
|
网络低俗用语的隐晦表达研究 |
马嘉敏 133 |
3 |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版)浅析 |
刘 娟 138 |
3 |
|
“学生们”与“同学们”使用分析 |
管盼盼 108 |
4 |
|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
张 晶 110 |
4 |
|
城镇化进程中杭州市少年儿童语言生活调查及思考 |
石艳华 113 |
4 |
|
河南省医药业店名的语法结构分析 |
杨 典 116 |
4 |
|
多民族地区地名的语源考察 |
|
|
|
——以承德地名为例 |
何青霞 尉春艳 118 |
4 |
|
网络流行语“给跪了”初探 |
黄长彬 陆书伟 122 |
4 |
|
网络流行语“我可能V了假N”的语篇考察 |
邓 惠 125 |
4 |
|
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结束方式探究 |
|
|
|
——以新浪微博为例 |
刘梦玲 128 |
4 |
|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 |
|
|
|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
李秋萍 杨开浪 134 |
4 |
|
《豪斯医生》医患对话的不礼貌策略研究 |
王梦岚 章 燕 137 |
4 |
|
长沙新移民普通话现状的实证研究 |
邓红华 103 |
5 |
|
浅析网络语言中的指人量词“只”和“枚” |
沙睿宸 107 |
5 |
|
无锡方言词“老小”研究 |
朱锦霞 110 |
5 |
|
“学长”“师兄”辨析 |
彭 敏 115 |
5 |
|
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分析 |
|
|
|
——以“党”“控”“狗”为例 |
纪宇婷 117 |
5 |
|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途径调查 |
|
|
|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
李秋萍 李 莲 121 |
5 |
|
网络流行语“V哭了”格式分析 |
董建丽 122 |
6 |
|
“XX脸”结构及其流行原因浅析 |
陈 蕾 126 |
6 |
|
“轻X”词族新解 |
周鸣华 128 |
6 |
|
黔东南中学名称研究 |
蒋 华 黄玉先 132 |
6 |
|
近百年来私人书信祝颂语研究 |
李滢洁 135 |
6 |
|
场合与面子威胁行为计量 |
张婉怡 140 |
6 |
|
湘西民族地区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调查报告 |
|
|
|
——以龙山县、永顺县土家族小学教学及文化传承为例 |
龙仕平 田光宏 109 |
7 |
|
网络语境下学生使用“标点符号”主观化情况的调查研究 |
陈丽诗 112 |
7 |
|
成都市仿古文化景区商业店名的语言学考察 |
|
|
|
——以锦里和宽窄巷子为例 |
余智勇 116 |
7 |
|
“假X”结构浅论 |
李忠亮 119 |
7 |
|
方言从众倾向的经济学分析 |
许佳岚 108 |
8 |
|
作为“同性恋(者)”的“同志” |
张 颖 110 |
8 |
|
“我可能V了假N”的语义、结构演变及流行机制探究 |
车雯婷 113 |
8 |
|
幽默机制建构及其社会心理因素 |
|
|
|
——以Papi酱自制搞笑视频为例 |
章近勇 辜上入 115 |
8 |
|
国内近10年城市居民语言态度述评 |
|
|
|
——以上海、广州、南京、南宁、西安等11座城市为例 |
陈梦怡 119 |
8 |
|
评价理论视角下奥巴马演讲词中副词性关联词的情感功能分析 |
洪 雨 原苏荣 99 |
9 |
|
网络流行语“你开心就好”语用功能浅析 |
韩 星 103 |
9 |
|
汕头市商店标牌语言景观研究 |
林小径 105 |
9 |
|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解读 |
孙冬惠 章 彦 110 |
9 |
|
网络新兴格式词“XX杀”解析 |
弯淑萍 111 |
11 |
|
莫言小说《蛙》中的地方性谚语 |
张 涵 岳 静 99 |
12 |
|
吉林省政务微博语言策略研究 |
曹冬雪 102 |
12 |
|
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研究 |
孙冬惠 张恒军 104 |
12 |
|
浅论网络流行语“尬X” |
白永霞 107 |
12 |
|
说“尬” |
尹若男 109 |
12 |
|
网络流行语“扎心了,老铁”探析 |
陶家玉 111 |
12 |
|
|
|
|
翻译与语言对比 |
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对比研究 |
葛怡爽 133 |
1 |
|
汉英否定量词“什么”与“what”的疑问功能分析 |
陈瑾琳 137 |
1 |
|
语用模糊视阈下历史人物歇后语的英译 |
韩 旭 李延林 142 |
1 |
|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语习语的翻译 |
邹婷婷 144 |
1 |
|
地名借词音译的优选论分析 |
严倩倩 147 |
1 |
|
浅析《伤寒论》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 |
汪 霞 王 英 150 |
1 |
|
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对比研究 |
|
|
|
——以汉语能愿动词为中心 |
周文雯 李广志 138 |
2 |
|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论语》核心哲学术语翻译研究 |
孙瑜慧 许 蔚 142 |
2 |
|
浅析口译中的汉英文化沉积及翻译策略 |
李晓兰 李延林 149 |
2 |
|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诗歌翻译 |
|
|
|
——以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汉译本为例 |
吴青云 151 |
2 |
|
西班牙语与汉语完结情状对比研究 |
孔祥雯 140 |
3 |
|
汉语量词“个”与其在日语中对应用法的对比分析 |
黄若芙 145 |
3 |
|
基于语料库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译者风格对比研究 |
周沈艳 148 |
3 |
|
基于语料库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研究 |
章 颖 151 |
3 |
|
旅游资源翻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
赵佰儒 154 |
3 |
|
王光祈语言学习与翻译实践活动对当代译者的启示 |
李家元 敬小红 156 |
3 |
|
汉日形谓句主语对谓语的决定性作用对比 |
杜盛文 158 |
3 |
|
目的论视角下服装广告的翻译策略研究 |
陈茹赟 许 蔚 141 |
4 |
|
目的论视域下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
周 锋 陈立群 赵心怡 144 |
4 |
|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非虚构类引进版畅销书的翻译策略分析 |
|
|
——以《向前一步》和《最好的告别》为例 |
薛 珂 李郁欣 史宝辉 146 |
4 |
|
顺应论指导下的英文咖啡广告汉译策略研究 |
陈怡慧 148 |
4 |
|
《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探索 |
张志全 150 |
4 |
|
浅析汉语成语维译技巧 |
|
|
|
——以《围城》为例 |
李 雪 153 |
4 |
|
转折性复合词的中日对比实证研究 |
|
|
|
——以トシテモ为中心 |
吴 迪 李光赫 156 |
4 |
|
浅析话语分析对翻译遣词造句的作用 |
|
|
|
——以学术语篇和会话语篇对比分析为例 |
胡佩伶 127 |
5 |
|
适应与选择:衡阳市政府英文网站的语言生态模式探索 |
张睿思 李文清 131 |
5 |
|
汉语网络新词的日译研究 |
张 琪 133 |
5 |
|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
张心怡 135 |
5 |
|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民族文化英译探析 |
胡仙兰 岑群霞 138 |
5 |
|
汉语广告双关语佳译赏析 |
段 佩 华 燕 143 |
5 |
|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对比研究 |
|
|
|
——以「シカシ」和“却”为中心 |
徐宝展 周桂香 145 |
5 |
|
英汉“时名-long/-长”结构化及其句法特征考察 |
郑晓雨 罗思明 147 |
5 |
|
语境意义视角下隐喻的汉英口译处理策略 |
杜 虹 潘不寒 151 |
5 |
|
当前日译汉机器翻译的缺陷及对策 |
|
|
|
——以特朗普就职演讲日文版的“百度翻译”译文为例 |
孙泽方 154 |
5 |
|
英汉翻译话题连贯的修辞实现 |
黄锦鸿 143 |
6 |
|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
龙 祥 149 |
6 |
|
汉英触觉通感隐喻对比 |
|
|
|
——以“轻”“重”和“light”“heavy”为例 |
奚梦澜 152 |
6 |
|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发展变化 |
|
|
|
——以《红高粱》《酒国》《生死疲劳》为例 |
何元媛 154 |
6 |
|
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
武忠定 157 |
6 |
|
中西方“围城”中“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比较 |
谢子岚 原苏荣 121 |
7 |
|
英汉“听”类行为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
陈丹红 张令千 125 |
7 |
|
英汉“漂亮”类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与功能负荷量对比研究 |
符志芳 罗思明 128 |
7 |
|
汉英交传过程中母语迁移对口译绩效的影响 |
周翠琳 谌莉文 131 |
7 |
|
日语转折复句的日汉对比实证研究 |
|
|
|
——以位于句前的ニモカカワラズ为中心 |
祖铭泽 李光赫 136 |
7 |
|
英汉名词复数标记与生命度关联的对比研究 |
陈晴筠 郭泉江 138 |
7 |
|
汉外对比视角下的汉语意合性分析 |
|
|
|
——以词类与句子成分为例 |
孙泽玮 孙泽方 141 |
7 |
|
目的论视角下TERMINAL邱懋如译本中的省译现象研究 |
周 洁 郭 勇 144 |
7 |
|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汽车说明书翻译策略研究 |
苏啸天 何 敏 146 |
7 |
|
多元需求分析视角下的口译教学语料开发研究 |
邓军涛 杨 娜 149 |
7 |
|
葛浩文莫言作品英文翻译批评评述 |
赵亚珉 郭苏兰 153 |
7 |
|
茶叶营销广告的文体特色及其英译探索 |
袁 微 156 |
7 |
|
中原文化英译中的语用失误 |
平文江 158 |
7 |
|
专利摘要汉日翻译策略研究 |
张永亮 雷 芳 123 |
8 |
|
基于语料库ノニ条件句的日汉对比研究 |
姬彩彤 李光赫 126 |
8 |
|
从翻译初探汉日英小说中“发现句式”与叙事视角关联性的异同 |
刘 燕 128 |
8 |
|
汉英满量维度词“满+N”和“N-ful”表量结构的时空性表征 |
叶威廷 毛智慧 133 |
8 |
|
语境类型视域下的英汉违实条件句对比研究 |
余志颖 136 |
8 |
|
汉西母语者的词义赋予差异研究 |
鹿秀川 140 |
8 |
|
从音、形、意三美对比《鸟鸣涧》五种英译本 |
陶迎年 143 |
8 |
|
平行文本在公示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
成 爽 148 |
8 |
|
英汉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
王思颖 150 |
8 |
|
“在……上”与“on”的隐喻图式语料库对比研究 |
王 露 152 |
8 |
|
英汉亲属称谓语义场差异及其文化阐释 |
许 漫 155 |
8 |
|
“翻译目的”理论视角下字幕翻译失误解析 |
|
|
|
——以《马达加斯加3》为例 |
戴远君 158 |
8 |
|
宋词中名名复合词英译的框架语义学研究 |
朱振琰 李天贤 112 |
9 |
|
介词“at”与“在”的语义拓展模式研究 |
张钰婷 江晶晶 116 |
9 |
|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信函中致谢词修饰语的对比分析 |
刘 宇 钟学彦 王晓为 119 |
9 |
|
视觉化框架下宋词词牌名英译研究 |
|
|
|
——以许渊冲和卓振英译本为例 |
张 薇 李天贤 121 |
9 |
|
《唐诗三百首》国俗数字词分析 |
|
|
|
——以李白诗歌为例 |
宋海蟾 谭占海 126 |
9 |
|
英汉“喊叫”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分析 |
韩欣亚 杨成虎 128 |
9 |
|
英汉金属词“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
朱文莉 卓 静 132 |
9 |
|
英汉“蠢”和“silly”词义演变的路径和动因 |
陈双媛 黄凤鸰 135 |
9 |
|
“X+fy”和“X+化”词化与句法对比 |
刘亚丹 罗思明 139 |
9 |
|
历时性研究:外宣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 |
孔祥立 143 |
9 |
|
汉英时间词汇表达与时间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
王佳敏 145 |
9 |
|
“否则”类连词翻译研究 |
|
|
|
——以《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为例 |
吕 萌 150 |
9 |
|
从历时和共时视角看AB式英汉拟声词 |
|
|
|
——以“叮咚/Ding-Dong”为例 |
吕 莉 153 |
9 |
|
目的论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的研究 |
|
|
|
——以《美丽中国》为例 |
骆云英 王晨婕 120 |
10 |
|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
郭泉江 赵艺潮 124 |
10 |
|
从顺应论看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字幕翻译 |
韩慧敏 郭泉江 128 |
10 |
|
英汉短时时间概念的共性研究 |
张 荣 131 |
10 |
|
英汉介词“before/在……前”的意象图式对比研究 |
王 莹 杨成虎 132 |
10 |
|
英汉语言中“心/heart”隐喻的一维性对比研究 |
朱诗依 杨成虎 135 |
10 |
|
英语“V+able”形容词化的词义变化类型及其翻译研究 |
毛奇凡 董银燕 139 |
10 |
|
角色扮演类游戏翻译中的“信、达、雅” |
陈林贤 董银燕 143 |
10 |
|
目的论视角下宁波企业简介的翻译研究 |
王 尚 董银燕 146 |
10 |
|
旅游景点简介英译的文化缺失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
|
|
|
——以宁波市旅游景点为例 |
吴泓泽 刘继华 149 |
10 |
|
顺应论视角下《论语》中比喻句的翻译 |
|
|
|
——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
倪玲玲 郭泉江 152 |
10 |
|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小说政策性语言的翻译策略 |
|
|
|
——莫言《蛙》葛浩文译文评析 |
刘聪聪 赵海萍 155 |
10 |
|
《骆驼祥子》四译本“京味”翻译对比研究 |
吴增欣 李 芝 黄 娟 158 |
10 |
|
泰氏翻译原则视角下《论读书》译本研究 |
范文君 117 |
11 |
|
《雨霖铃》三种英译本之比较 |
邓 颖 郭 勇 120 |
11 |
|
汉日同形词词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
王 妹 122 |
11 |
|
从vP壳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双宾结构与作格结构 |
王 存 125 |
11 |
|
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 |
王银平 129 |
11 |
|
英语化妆品广告汉译策略的功能理论阐释 |
郭丁逸 132 |
11 |
|
汉英语篇中省略现象的对比研究 |
|
|
|
——以《红楼梦》及其英译为例 |
徐 慧 135 |
11 |
|
人名典故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
|
|
|
——以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为例 |
吕肃肃 138 |
11 |
|
翻译传播学视阈下杭州国际形象建构研究 |
|
|
|
——以公示语英译为例 |
郭 聪 142 |
11 |
|
儿童本位原则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
|
|
|
——试析《精灵鼠小弟》任溶溶译本 |
李嘉玲 赵海萍 146 |
11 |
|
目的论视角下《敢死队》系列电影的字幕翻译研究 |
许泓洋 张文涛 150 |
11 |
|
目的论视角下国内服装企业简介的英译研究 |
韩森芳 郭泉江 153 |
11 |
|
关于翻译专业硕士(MTI)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
|
|
——从翻译课堂和翻译实践看MTI课程教学 |
李 稀 李延林 156 |
11 |
|
基于文本类型理论下公示语翻译研究 |
|
|
|
——以宁波市公示语翻译为例 |
陈嘉枫 汤美玲 赵 爽 刘 辉 158 |
11 |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评估 |
张杏玲 郭秋宏 119 |
12 |
|
从“双鸭山大学”事件谈中国大学校名翻译中的混乱现象 |
赵亚珉 徐艳洁 123 |
12 |
|
以顺句驱动原则探究定语从句视译方法 |
沈金娇 项 霞 125 |
12 |
|
从目的论视角看《夏洛的网》汉译本 |
周超男 项 霞 128 |
12 |
|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对比 |
释 然 131 |
12 |
|
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之比较研究 |
仝海侠 133 |
12 |
|
汉语被动句的欧化分析 |
邓 品 136 |
12 |
|
汉英非常规动宾搭配对比研究 |
吴 琼 139 |
12 |
|
中外译者合译的“三美”优势 |
|
|
|
——以《离骚》三种英译本为例 |
高雅蓉 144 |
12 |
|
从关联理论探讨方言汉英翻译中最佳关联的实现 |
|
|
|
——以《骆驼祥子》两译本比较研究为例 |
张芸轩 王晨婕 149 |
12 |
|
翻译伦理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
|
|
|
——以云南旅游翻译文本为例 |
宋小静 刘桃艳 任朝迎 153 |
12 |
|
中国古诗英译的三个美学标准浅析 |
吴 涛 158 |
12 |
|
|
|
|
中文信息处理 |
基于语料库浅析“把+N1+当(成/作)+N2”句式中N1与N2的关系 |
郝 逸 123 |
5 |
|
《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电子检索系统的构建 |
罗 薇 110 |
10 |
|
基于语料库“作”和“做”互为变体的调查 |
胡江洁 117 |
10 |
|
浅析语料库对汉语辞书释义的作用 |
唐 萌 114 |
11 |
|
“满意”与“满足”语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对比分析 |
张子璇 113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