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 |
作者 |
页码 |
月份 |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探索 |
席晓丽 |
81 |
1 |
大学写作课程的范式转型与建构 |
陈 杰 |
83 |
1 |
教学参与法在戏剧编剧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
田广文 |
85 |
1 |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美” |
徐锦锦 |
88 |
1 |
适应新题型,妙仿新句式 |
杜国平 |
90 |
1 |
转换教学思路,优化语文课堂 |
闫文义 |
91 |
1 |
让体验式学习激活语文课堂 |
华国江 |
93 |
1 |
高中语文选修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
叶旭明 |
94 |
1 |
莫让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女悲剧成因新探 |
罗蔚礼 |
97 |
1 |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要做事,先做人 |
胡 倩 |
99 |
1 |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秦广玲 |
100 |
1 |
自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课外阅读问题及对策 |
朱兴艳 |
101 |
1 |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策略 |
刘广平 |
103 |
1 |
阿长的卑微与尊严 |
|
|
|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人物形象解读 |
包春芳 |
104 |
1 |
新课标视野下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 |
|
|
|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篇目为例 |
杨 霞 |
105 |
1 |
如何在解读文本时准确把握中心 |
薛亦舒 |
108 |
1 |
“文选型”语文教材研究 |
徐桑桑 |
111 |
1 |
山东地区初中古代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
李冬红 吴 建 |
114 |
1 |
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蔡晓琳 |
115 |
1 |
中国台湾地区中学生如何学习古典诗词 |
崔嘉桁 |
118 |
1 |
地方师范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 |
卫 佳 |
81 |
2 |
“客归何处去”——赣南地区客家文化渗入语文课堂的策略探析 |
李翠花 刘金英 |
84 |
2 |
文章美感与文学美感的比较研究 |
徐留风 |
86 |
2 |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
邓 滢 |
88 |
2 |
新课标指导下的现当代小说教学研究 |
|
|
|
——以苏教版中学教材为例 |
黎 芮 刘皖月 顾金婵 |
90 |
2 |
穿针引线巧织锦——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框架问题设计 |
郑 玉 |
94 |
2 |
课堂虽小 有容乃大 |
|
|
|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
赵宏武 |
96 |
2 |
古诗教学中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
杜兴国 |
98 |
2 |
修辞教学的内涵重审及其未来展望 |
郭凤洁 |
99 |
2 |
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改良 |
李 虎 |
102 |
2 |
新的网络条件下语文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黄永福 |
104 |
2 |
贝尔曼之叶永不落——对话教学之与文本对话 |
孙 青 |
105 |
2 |
文本解读中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缺失——评韩军《背影》教学课例 |
杨 阳 |
106 |
2 |
网络词语与初中语文教学 |
花 毅 |
108 |
2 |
留学生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定位及教学策略 |
杨鹤澜 |
68 |
3 |
播音主持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模式探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 |
廖 颖 |
71 |
3 |
浅谈语文网络教研的优势 |
王 娟 马瑞莹 |
73 |
3 |
“问题支架”在古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
杨小平 |
75 |
3 |
信息技术下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微探 |
杨金平 |
76 |
3 |
酝语言创新,酿篇章文气 |
林澄芝 |
78 |
3 |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游文财 |
80 |
3 |
高中作文评语写作的思考探析 |
张明明 |
81 |
3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
张治中 |
84 |
3 |
神马都是浮云——《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解析 |
陆霖霖 |
85 |
3 |
浅析教师课堂提问中“等待时间”的“等待”内涵 |
王 丽 邓家鲜 |
86 |
3 |
成语教学策略浅析 |
古夏青 |
88 |
3 |
唐诗中的日月春秋漫谈 |
杨建荣 |
89 |
3 |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初探 |
贠雪梅 |
90 |
3 |
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
邓春英 |
92 |
3 |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的“自主互评”法 |
关明科 |
94 |
3 |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
康芸英 |
59 |
4 |
大学语文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定位 |
邱代东 |
61 |
4 |
大学语文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教学实践 |
李 婷 |
64 |
4 |
大学语文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究 |
陆 平 |
67 |
4 |
宋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其对文秘专业学生的启示 |
季海燕 任正珊 邱芙滢 |
70 |
4 |
论外国文学多媒体课件素材选择策略 |
高鲜花 |
72 |
4 |
以项目为引领的高职应用文写作实训教学改革思考 |
邓 滢 |
75 |
4 |
浅谈“凤头、猪肚、豹尾”式的语文教学 |
周小敏 |
78 |
4 |
传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转化 |
祁小荣 |
80 |
4 |
积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提升学生古文阅读能力 |
陈小明 |
83 |
4 |
声声断肠音,浓浓淑真情 |
李海娇 |
85 |
4 |
浅析写景散文中画面与深意的和谐统一 |
|
|
|
——以《野水之湄》为例 |
蔡 旗 |
88 |
4 |
高中语文课堂审美教学探析 |
张 珍 |
90 |
4 |
漫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浸润 |
吴鹏荣 |
91 |
4 |
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
吴 敏 沈明欣 |
93 |
4 |
简析《黄鹤楼记》的道教文化色彩 |
黄雨婷 |
96 |
4 |
对常熟市初中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的研究 |
|
|
|
——以“常熟市初中课外阅读考级”必读书目为例 |
袁艺芯 |
98 |
4 |
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三部曲 |
郑国光 孙艳敏 |
102 |
4 |
从文字走向文化——文言文有效教学探究 |
范晓峰 |
103 |
4 |
“灰”的词义系统中的隐喻映射认知建构浅析 |
贺子晗 |
105 |
4 |
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发展研究 |
岑泽丽 |
86 |
5 |
创意写作引入大陆高校后的教材评价与建设 |
胡冬智 |
88 |
5 |
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
李承辉 |
90 |
5 |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初探 |
雷斌慧 |
93 |
5 |
关于现代汉语语音章实践性教学的一些思考 |
|
|
|
——以四川工商学院文秘专业为例 |
池建海 |
96 |
5 |
合作探讨重点 多层修改文章 |
|
|
|
——论作文讲评课技巧 |
王 艳 |
98 |
5 |
巧用问题教学法,促进语文学习的高效性 |
罗 贝 韦冬余 |
101 |
5 |
妙语入诗得雅名 |
陈满托 |
104 |
5 |
精读深思 巧过高考阅读关 |
周红心 |
105 |
5 |
课外阅读与学生发展和早期阅读能力培养 |
孔铖浩 |
106 |
5 |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研究 |
郜培芳 |
108 |
5 |
恰到好处的“十九个钱”:解读孔乙己性格特征的重要钥匙 |
危卫红 |
111 |
5 |
教师教学文本解读的两个意识——以《背影》为例 |
赵文娟 |
114 |
5 |
实施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测评之研究 |
刘雪燕 |
118 |
5 |
新媒体时代大学写作教学面临的危机 |
张经武 |
73 |
6 |
新批评与《哀希腊》教学 |
徐龙飞 |
76 |
6 |
“工程化”与“去工程化” |
|
|
|
——地方工科院校中文专业的困境与出路 |
何 蕾 |
78 |
6 |
《国语入门》课文与练习研究 |
章可扬 |
81 |
6 |
做好微视频是关键 |
|
|
|
——关于语文教师上好“翻转课堂”的思考 |
周家翠 |
86 |
6 |
从“工匠精神”谈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 |
邓 滢 |
89 |
6 |
活动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
万建军 |
91 |
6 |
在阅读中领悟 在写作中提升 |
|
|
|
——浅议如何发挥读写活动对学生作文能力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 |
陶艳萍 |
93 |
6 |
新词语的产生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
张馨纳 |
95 |
6 |
中学语文朗读现状及解决策略 |
马春侠 |
97 |
6 |
高中语文课堂高效导入的四种办法 |
吴潇潇 |
99 |
6 |
从读讲出发,探寻抒情散文如何教学 |
郜培芳 任 强 |
101 |
6 |
一场由“新装”引发的骗局 |
|
|
|
——诗意地解读《皇帝的新装》 |
张 毓 |
103 |
6 |
语文教师阅读的基本策略 |
杨振坤 |
106 |
6 |
稳中求变 守正出新 |
|
|
|
——以立体课堂模式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 |
薛显超 |
93 |
7 |
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
陈晓丹 |
96 |
7 |
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易查方 |
98 |
7 |
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
|
|
|
——以“古今字”教学为例 |
朱 栋 |
100 |
7 |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师生关系——兼谈《学记》“教学相长” |
高婷婷 韦冬余 |
102 |
7 |
浅谈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
江 月 |
104 |
7 |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黎 倩 唐 婷 |
107 |
7 |
浅谈高中生语文阅读学习 |
姜睿哲 |
110 |
7 |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助读系统的使用建议 |
胡唐芳 |
113 |
7 |
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 |
仵晓平 |
115 |
7 |
一个谎言引发的人性弱点探析 |
|
|
|
——再读《皇帝的新装》 |
汪婷婷 |
116 |
7 |
初中小说阅读次要人物创作艺术手法概说 |
韩丽晶 |
117 |
7 |
只送理念不赠房——谈中职作文教 |
刘艳琴 |
119 |
7 |
“研究性教学”观念下构建高校文科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法 |
卢继芳 |
79 |
8 |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
马 赛 |
82 |
8 |
镜像视阈下“空中楼阁”的内蕴旨归 |
冯晓朦 |
85 |
8 |
对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
胡唐芳 |
87 |
8 |
让议论文增加点文化韵味 |
金 晶 |
89 |
8 |
大陆、台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选文练习系统比较——以苏教版和翰林版为例 |
曹灵琳 |
90 |
8 |
民族院校第二语言文学类课程与高中汉语文教材的衔接
——以延边地区为中心 |
王 雪 宋禹璇 |
93 |
8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探究 |
王 艳 |
96 |
8 |
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 |
张桂欣 |
97 |
8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目标与原则 |
高婷婷 韦冬余 |
99 |
8 |
高中语文学习探究 |
姜睿哲 |
101 |
8 |
文化理解:《说“屏”》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 |
刘 畅 |
104 |
8 |
《紫藤萝瀑布》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
施旭晖 |
106 |
8 |
中学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策略 |
潘 亚 |
108 |
8 |
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苏宁宁 |
109 |
8 |
《开明国语课本》对语文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启示 |
樊鹏丽 |
69 |
9 |
论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
李国忠 |
73 |
9 |
也谈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文本的“裸读”能力 |
王忠敏 |
75 |
9 |
基于立德树人重构高职院校“三融合”语文课程体系 |
王云江 |
77 |
9 |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职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改革 |
陈洪霞 |
82 |
9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微课制作和运用 |
夏 蓉 |
84 |
9 |
中学语文“梧桐”意象文本解读探究 |
陈威豪 |
86 |
9 |
语文课上雕塑心灵 |
|
|
|
——浅谈初中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尝试 |
马洪兴 |
89 |
9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
姜昱辰 |
91 |
9 |
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训探索 |
周琳琳 |
50 |
10 |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探讨 |
宋云凤 宫永利 |
53 |
10 |
论《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启示 |
雷斌慧 |
55 |
10 |
MOOC情结与教改之思 |
刘砚群 樊露露 |
58 |
10 |
对素养立意背景下的语文测试命题的思考 |
宋园园 |
60 |
10 |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个性”与“有界” |
杨晓婷 |
62 |
10 |
回归高职语文教育的原点:生活 |
|
|
|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考 |
许小荣 |
64 |
10 |
高职院校中文速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文秘专业为例 |
焦 姣 |
66 |
10 |
《项脊轩志》研究回顾与教学建议 |
李梦月 陈春霞 |
68 |
10 |
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
李 婵 |
71 |
10 |
无可无不可 |
|
|
|
——从孔子的处事艺术中看语文教学 |
刘巧英 |
73 |
10 |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指导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
苏使如 |
75 |
10 |
从文本入手浅谈中学语文课堂上的生命教育 |
陈亚丹 |
79 |
10 |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中学文言文教学设计策略 |
陈梦璇 |
81 |
10 |
怎样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 |
张 玲 李国英 |
84 |
10 |
移花接木易为春 |
|
|
|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我见 |
魏海娟 |
86 |
10 |
以“趣、新、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仝秀兰 |
88 |
10 |
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刘改月 |
89 |
10 |
畲族熟语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 |
庄 园 |
91 |
10 |
在场与知趣:回归传统课堂“真”“心”——以《古代文学》为中心 |
刘砚群 樊露露 |
68 |
11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以延安大学为例 |
宋 珊 |
71 |
11 |
试论高校“现代汉语”课程资料库的建设 |
唐 浩 |
74 |
11 |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和策略探究 |
袁 梅 |
76 |
11 |
新语境中的丁玲课教学 |
赵永刚 |
79 |
11 |
基于师范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儒家经典导读”为例 |
杨 峰 |
82 |
11 |
基础写作教学中赋形模型与创意模型的融合 |
李承辉 |
86 |
11 |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把握真实的教学过程 |
周长青 |
89 |
11 |
回顾与展望我们的中学母语教育——以高考现代文阅读为例 |
苏 培 |
92 |
11 |
《论语》对当前语文“真阅读”教学的启示 |
毕杰杰 |
95 |
11 |
散文情感教学研究综述 |
杨静宇 |
97 |
11 |
从古诗词教学中看语文美育的审丑教育 |
刘立志 |
98 |
11 |
古诗文教学应渗透哪些传统文化知识 |
薛胜元 |
101 |
11 |
翻转课堂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
李田秀 |
103 |
11 |
立足高中语文必修课构建“一主两翼三阶”生态阅读的尝试 |
杨 燕 徐天舒 |
105 |
11 |
消极修辞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舒 洲 |
107 |
11 |
高中语文科普文教学浅论——以人教版(必修)为例 |
段光润 |
110 |
11 |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王春香 |
112 |
11 |
网络资源,语文教学的平台 |
许晋芳 冯攸源 |
114 |
11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几个常用策略 |
谢治平 |
116 |
11 |
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之“用” |
许小燕 |
111 |
12 |
《大学写作》教学实践的长期策略探究 |
安奇贤 |
114 |
12 |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
王玉林 周 睿 |
118 |
12 |
“古文字”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王文静 |
121 |
12 |
论诗词吟诵大赛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情境化运用 |
周玉华 |
124 |
12 |
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 |
郑建忠 |
126 |
12 |
高三学生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刘月园 |
130 |
12 |
有思维含量的作文教学举隅——兼谈高三作文备考策略 |
郭 毅 |
133 |
12 |
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
李子依 |
140 |
12 |
自寻桃源得路去,姹紫嫣红皆诗趣 |
|
|
|
——浅谈探究性学习与古诗词鉴赏 |
何崇见 |
144 |
12 |
熬制“慢语文” |
陆永红 |
150 |
12 |
“五性”视角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究 |
诸丽芳 |
152 |
12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几个常用策略 |
谢治平 |
155 |
12 |
浅论《学记》中启发式教学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
师友伟 |
158 |
12 |
建构主义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吴 海 |
160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