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言研究 |
|
|
|
小议“到家” |
王成英 1-144 |
|
浅谈词义的模糊性 |
张红娟 1-146 |
|
汉语句式的特征分析 |
张云徽 1-149 |
|
论威海方言的文化气质 |
梁冠华 1-151 |
|
粤语吴川话和湘语的关系 |
陈宇宇 1-154 |
|
南海地名的区域特征——以沙头为例 |
陈 宁 邓俊杰 郑凯莹 1-159 |
|
趋向动词“起来”与“下去” |
|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与认知语言学的偏误分析 |
雍琳娜 2-128 |
|
介词“在”的语法化 |
李 慧 2-133 |
|
浅析“朋友”一词 |
黄丹丹 2-135 |
|
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灰”字义项分布研究 |
焦子桓 李仕春 2-138 |
|
浅析《广韵》中从“奇”得声的谐声字 |
王嘉琦 2-140 |
|
留学生“做”义类泛义动词习得及教学——以英语母语学习者为例 |
李 佳 2-142 |
|
英源外来词的历时发展与流行动因分析 |
杨翠兰 2-146 |
|
《孙子兵法》字词辨释三则 |
王 亭 曲美燕 2-151 |
|
《汉书注》与语音规范 |
蒋至群 2-153 |
|
简述《西游记传》中“你”字的用法 |
滕菲菲 2-157 |
|
从徐州市区店名的语音修辞现象看社会心理取向 |
孙进芳 褚 靓 2-159 |
|
“好”真的是好吗——“好”字反语句汉日对比研究 |
王阿夫 3-124 |
|
上古汉语“吾”“我”作主语时的选择区分——从语义的角度分析 |
胡凯玲 3-127 |
|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说“双数” |
保尔江·欧拉孜 3-131 |
|
龙凤意象理解的ICM分析 |
宋 媛 3-133 |
|
数据库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
常国萍 3-136 |
|
论当前社会用字调查仍有必要性 |
朱成华 黄炉顺 3-138 |
|
论“雅”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 |
张 鑫 3-140 |
|
一部研究宋代词汇的力作——评《〈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 |
唐雪凝 3-142 |
|
多角度视域下孔子的语言观——兼论政务微博如何言说 |
冀 芳3-144 |
|
浅议韩愈《论佛骨表》对话策略的失误 |
陈婷婷 3-146 |
|
试论口语语体的修辞活动 |
常馨匀 3-149 |
|
“心理距离”与双关辞格的建构 |
杨玉霞 3-151 |
|
名人发错语音写错汉字对推普工作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
孙旭红 3-153 |
|
语言学视角下的讽世网络歌曲初探 |
宋 芳 3-155 |
|
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为”字句 |
彭 瑛 3-158 |
|
“奇葩”的词义发展演变 |
吴玉卿 4-147 |
|
也谈“语素组”和“分句组” |
张云徽 4-149 |
|
松滋方言的文白异读 |
姚秋芬 4-151 |
|
宁夏六盘山“花儿”中认知隐喻研究 |
马俊杰 4-154 |
|
有同有异 相映成趣——论同异格在新闻评论和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
曾春燕 4-159 |
|
名词宾语和代词宾语的历时演变考察 |
吴纪梅 5-129 |
|
周遍性双项名词句中受事成分前移问题 |
李彦凤 5-133 |
|
现代汉语特殊“谁让+N+VP”句语义研究 |
陈善娟 5-136 |
|
汉语褒贬义成语语用现象研究——以“守株待兔”为例 |
章望婧 5-139 |
|
十年来新缩略语研究 |
戴颖琪 5-141 |
|
山东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发探 |
刘迪迪 5-143 |
|
浅谈谚语的民族性特征——以壮汉为对比 |
戈梅娜 5-146 |
|
《琵琶记》中的假设关联词语 |
韩新华 5-148 |
|
《经传释词》读后感——关于书中的并列连词 |
李小静 5-151 |
|
《红高粱》词语搭配变异研究之句法结构分布考察 |
朱 雯 5-153 |
|
浅析有声读物类手机应用的翻译策略——以《一千零一种游戏》为例 |
王 斐 华 燕 5-156 |
|
古汉语的反切教学法 |
尹喜清 5-158 |
|
现代汉语名词性状语研究综述 |
付 乔 6-137 |
|
从认知视角解读《乔家大院》中的直接请求语 |
时亚辉 6-139 |
|
“乾”字的考释 |
张凌云 6-141 |
|
山东沂源方言“起”字比较句 |
包汉娇 6-144 |
|
数词在汉语言文学中的运用及审美价值 |
胡丽芳 6-146 |
|
曲阜城区辅导机构名称研究 |
林 鹏 6-148 |
|
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现况原因分析 |
陈文琪 邱 杨 6-150 |
|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 |
董 雯 6-152 |
|
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 |
|
|
——以《经济学人》“苹果在中国”的汉译为例 |
王娅妮 6-155 |
|
试谈国际视野下的汉字规范标准及意义 |
隽娅玮 6-158 |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词语探析 |
刘 婕 7-132 |
|
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比较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
金晓彬 7-134 |
|
“开张”词义考踪 |
李露瑶 7-136 |
|
汉语中“何况”和“况且”的对比研究 |
年起民 7-138 |
|
浅析趋向动词“起来”引申义的语义类型 |
张婷婷 7-140 |
|
汉字性质问题研究的体会 |
王 巍 7-142 |
|
《论语》“无友不如己者”疑义辨析 |
朱长利 7-143 |
|
微博语言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分析 |
程爱侠 7-145 |
|
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探究 |
王小帆 王 虹 7-148 |
|
浅析汉语新媒体语言暴力成因 |
肖敏勤 7-150 |
|
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
常丽娟 孙丽秀 李海龙 7-152 |
|
高州方言的变音 |
曾春燕 7-154 |
|
五河方言合音词再探 |
陈 亮 7-156 |
|
基于语言学视角对历史教科书难度定量分析——以普通高中新课程人教版为例 |
童艳肆 马婷婷 7-158 |
|
处所类双音词转喻现象探析 |
黄 静 8-138 |
|
浅析山东省济宁市平舌音声母 |
韩秀华 8-141 |
|
汉语词汇的性别差异分析 |
穆春宇 8-144 |
|
“立即、旋即、迅即”的词汇化及辨析 |
陈全静 8-146 |
|
数量名主语句 |
王秀卿 王广成 8-150 |
|
从转换生成语法看“NP V不了”结构中的一类歧义现象 |
董 芳 8-156 |
|
网络流行语“XX的说”语法探析 |
刘小宛 8-159 |
|
从语音方面浅谈威海话的文化气质 |
丛玉青 9-136 |
|
小议汉字教学中的说文解字——以“術”字为例 |
汪婷婷 9-138 |
|
《红楼梦》满文化词音义演变及语言转用规律——以“档子”为例 |
罗发明 9-139 |
|
“相亲”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
冯 娜 9-142 |
|
跨层结构词汇化研究述评 |
张忆悦 9-144 |
|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 |
姚 尧 9-146 |
|
汉语中的话语标记“我跟你说” |
张 晶 9-150 |
|
称呼语研究综述 |
阮凯歌 9-153 |
|
论语言的正能量 |
尹士超 9-155 |
|
典籍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显化——以英译《菜根谭》为例 |
周金龙 9-158 |
|
汉语肢体词“腹”“肚(~子)”历时替换研究 |
林彦乔 10-132 |
|
网络流行词“亲”来源实为双流合一 |
王家学 10-136 |
|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
姜振静 10-138 |
|
多义词心理表征研究综述与思考 |
王 慧 10-140 |
|
“什么”的否定等级 |
李彦凤 10-143 |
|
从语法构式“X比N还A”到修辞构式“X比N还N” |
孙彦博 10-145 |
|
试析“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类同句式中的名词动化现象 |
郭全生 张 曼 10-147 |
|
黎平县上地坪村侗语的话题类型 |
陆 剑 彭吉军 10-149 |
|
典籍翻译中词汇层面的显化——以英译《菜根谭》为例 |
周金龙 10-153 |
|
论敦煌历文的语料价值 |
于正安 10-155 |
|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汉英学术语篇连贯的研究 |
康 晶 10-159 |
|
浅析《孟子》中连词“而” |
林彦乔 11-126 |
|
“脸”和“面”的构词规律 |
刘威娜 陈明舒 11-131 |
|
“房屋、房子、屋子、房间、房、屋”的区别比较 |
王媛圆 11-133 |
|
留学生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词偏误原因探析 |
孙 玮 11-135 |
|
《石仓契约》“葛(割)藤”类词语释义 |
郭敬一 11-139 |
|
武威(张义)方言代词述略 |
兰喜梅 11-141 |
|
论汉赋叠字运用的承与变 |
杨许波 11-144 |
|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
陈景瑞 11-148 |
|
离合词成因分析——离合词研究系列二 |
张云生 11-149 |
|
话语标记“怎么说呢”和“这么说吧”的比较分析 |
陶文燕 许剑宇 11-151 |
|
“且行且珍惜”流行原因探微 |
汤玫英 11-154 |
|
“我的女朋友”VS“我女朋友” |
虞佳丽 11-156 |
|
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探究 |
李 静 11-158 |
|
基于隐喻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 |
钱 晨 12-126 |
|
《颐卦》另解 |
刘 琳 12-128 |
|
高变异语音训练法对汉语声调感知的影响 |
郑才华 12-130 |
|
“腹”与“肚”两词对比 |
张亚静 12-133 |
|
《马氏文通》“字无定类”说及其合理性因素探析 |
|
|
——从《马氏文通》“静字”章谈开去 |
闫翠科 12-136 |
|
韩国写本《漂海录》俗字类型分析 |
周 玳 12-138 |
|
菏泽方言的应答词语 |
冯文娟 12-141 |
|
非常规述宾结构分析 |
王喆扬 12-143 |
|
浅析丧葬酒席对于“吃豆腐”意义转变的影响 |
何云芳 虞小萍 雷哲超 12-145 |
|
“中国好XX”与“中国式XX” |
马若宏 12-147 |
|
《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修辞评析 |
袁 琦 杨安翔 12-149 |
|
论句法深层结构翻译中的“达”原则——以徐迟的《瓦尔登湖》为例 |
张 瑾 12-152 |
|
《瓦尔登湖》徐迟、王光林、王家湘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 |
林 丽 12-155 |
|
《瓦尔登湖》中译本的互文还原——以徐迟、王光林、戴欢译本为例 |
李亚婷 12-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