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文章名 |
作者 |
页码 |
月份 |
语言教学 |
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与研究 |
|
|
|
|
——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
王 兰 |
102 |
1 |
|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 |
毕 月 |
104 |
1 |
|
波兰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偏误研究 |
吴燕萍 |
107 |
1 |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
韩国廷 |
110 |
1 |
|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语言实践的探索 |
|
|
|
|
——以现代汉语语法实践为例 |
黎小力 |
113 |
1 |
|
让古代汉语不“古” |
|
|
|
|
——谈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
温美姬 |
115 |
1 |
|
五至七周岁儿童三大类实词发展研究 |
|
|
|
|
——兼谈如何丰富儿童的词汇 |
罗黎丽 |
117 |
1 |
|
留学生科技汉语教材编写模式探析 |
代 睿 |
95 |
2 |
|
从汉俄量词的比较谈汉语量词教学 |
Parsamyan Evelina |
98 |
2 |
|
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探究 |
丁安英 |
100 |
2 |
|
试论童谣在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
刘立恒 |
103 |
2 |
|
从文言到白话 |
|
|
|
|
——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语体演变 |
戴梦媛 沈玲蓉 |
107 |
2 |
|
赣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
|
|
|
|
——以抚州方言为例 |
俞影飞 李于丹 |
109 |
2 |
|
从一封邀请函回复的写作引发的思考 |
|
|
|
|
——语言失误现象分析与纠错 |
阮亚妹 |
111 |
2 |
|
CSL学习者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研究初探 |
刘竹林 |
113 |
2 |
|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程的实践性模式探索 |
王子义 黄夏力 |
70 |
3 |
|
六年制MBBS医学汉语课程教学大纲初探 |
莫秀英 邓淑兰 |
74 |
3 |
|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偏误类型初探 |
陆筱俊 |
77 |
3 |
|
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研究 |
陈 展 |
81 |
3 |
|
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状况与偏误分析 |
林倩如 |
83 |
3 |
|
“V上”结构中“上”的偏误分析 |
|
|
|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
王璐菲 |
86 |
3 |
|
中学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
|
|
|
|
——基于五位教师的考察 |
刘 弘 周力群 |
89 |
3 |
|
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 |
石楠楠 李柏令 |
99 |
4 |
|
初级汉语听力测试信度研究 |
贺雪霏 宋春阳 |
103 |
4 |
|
基于语义的HSK甲级汉日同形形容词难度等级研究 |
谢郴伟 |
106 |
4 |
|
California成年人汉语普通话/l/音位变体发音缺陷探究 |
韩 健 |
108 |
4 |
|
中亚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新疆汉语方言成分引发的思考 |
周 颖 |
112 |
4 |
|
韩国人汉语外来词习得情况分析 |
柳 淑 |
115 |
4 |
|
London和Washington D.C.成年白人汉语语音缺陷比较 |
韩 健 |
100 |
5 |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詈骂词教学探讨 |
尧春荣 |
104 |
5 |
|
从学习者输入与输出的交互看媒介语使用对汉语习得的影响 |
章元羚 李柏令 |
106 |
5 |
|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语块运用 |
孙 燕 |
110 |
5 |
|
新世纪以来《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研究 |
宋颖桃 |
112 |
5 |
|
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
|
|
|
——以“上”“下”为例 |
刘若男 |
102 |
6 |
|
韩国留学生汉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调查研究 |
|
|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
吴宏星 |
106 |
6 |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反思 |
赵 娅 |
109 |
6 |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的近义词辨析探究 |
范尚琪 |
112 |
6 |
|
面向海外华裔初中生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
姜 华 |
115 |
6 |
|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 |
余成林 |
91 |
7 |
|
网络对外汉语教学中内容型教学法的运用 |
王 雪 许 蔚 |
94 |
7 |
|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听力评价的内涵、功能与一般过程 |
李 纯 |
100 |
8 |
|
“案例”在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董 宁 |
104 |
8 |
|
离合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熊晓青 |
107 |
8 |
|
浅谈“理解后听”教学模式 |
刘晓婷 |
111 |
8 |
|
泰国留学生带特殊疑问词“什么”否定表达声学特征分析 |
尹 婷 |
113 |
8 |
|
中医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与中医汉语教学研究 |
邰东梅 郭力铭 孙 迪 |
126 |
9 |
|
形近量词“副”与“幅”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 |
张 欢 |
128 |
9 |
|
初级水平美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形式考察 |
尚 平 |
76 |
10 |
|
日本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篇的信息结构特征及其篇章教学策略选择 |
张迎宝 |
80 |
10 |
|
论复句概念域的认识观及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意义 |
张健军 |
84 |
10 |
|
关于海外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几点思考 |
|
|
|
|
——以比利时鲁汶大学为例 |
邓淑兰 |
87 |
10 |
|
谈对外汉语词典被释词的搭配原则 |
|
|
|
|
——以“交流”为例 |
李禄兴 |
68 |
11 |
|
缅甸籍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及应用 |
|
|
|
|
——以华侨大学缅甸籍学生为例 |
顾 珺 |
71 |
11 |
|
面向职业语境的语言学课程设计 |
|
|
|
|
——以《话语分析》为例 |
冯 莉 |
74 |
11 |
|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 |
张艳玲 |
76 |
11 |
|
干扰理论视野下的留学生多义词教学策略探究 |
李嬖聪 |
78 |
12 |
|
兼类词“好像”的习得过程和偏误分析 |
韩 笑 |
82 |
12 |
|
关于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行玉华 |
85 |
12 |
|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研究 |
崔维真 |
88 |
12 |
|
基于教学实践的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分析 |
李 枫 孙 陆 |
90 |
12 |
|
词义学视域下浅议母语课程名称争论 |
孙 露 沈玲蓉 |
93 |
12 |
|
方言语料对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
刘晓燕 刘 莎 桂新苗 |
95 |
12 |
|
第二语言学习者性别与动机关系研究 |
杨俊杰 宋春阳 |
97 |
12 |
|
对韩国留学生句中使用重叠词语的偏误分析 |
|
|
|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
李 琳 |
99 |
12 |
|
秘鲁汉语教学情况分析 |
|
|
|
|
——以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
王兰婷 |
103 |
12 |
|
海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 |
|
|
|
|
——以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话华语1》为例 |
苏 琦(SAW JEE) 李柏令 |
108 |
12 |
|
论非目的语环境下语言环境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
黄金宝(HUYNH KIM BAO) |
111 |
12 |
|
汉语高级精读测试信度分析 |
沈规利 宋春阳 |
114 |
12 |
|
|
|
|
|
社会语言学 |
车尾语使用状况考察与文化探析 |
赵 艺?刘艳春 |
119 |
1 |
|
语言认同和城市归属感研究 |
|
|
|
|
——基于宁波方言和城市归属感的调研分析 |
盛柳柳 严建雯 |
121 |
1 |
|
网络歧义句探析 |
刘文文 |
124 |
1 |
|
《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的语言逻辑能力 |
|
|
|
|
——以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节目中陈铭的演讲为例 |
王一军 |
126 |
1 |
|
曲阜市楼盘命名的语言学分析及策略研究 |
孙泽方 |
118 |
2 |
|
网络谐音词的分类与应用研究 |
朱陈静 |
124 |
2 |
|
浅析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表现 |
杨晓君 |
126 |
2 |
|
浅谈网络流行语“X也是醉了” |
杨亚蒙 |
129 |
2 |
|
多维视角下网络流行语“被××”格式流行原因探析 |
孙冬惠 |
131 |
2 |
|
探析网络语言中的类词缀现象 |
彭 彬 |
133 |
2 |
|
医疗机构话语中患方话语的非和谐性策略探究 |
温 婷 |
94 |
3 |
|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活用现象 |
刘 松 |
99 |
3 |
|
现代汉语中的“立场”表达刍议 |
郝 玲 |
104 |
3 |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文化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 |
王 娟 |
108 |
3 |
|
从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说起 |
王东营 |
110 |
3 |
|
网络流行语“咖”探微 |
石月姣 |
111 |
3 |
|
从“任性”这个词儿说开去 |
程 骞 |
115 |
3 |
|
楼盘广告语的心理顺应策略探析 |
|
|
|
|
——以合肥市楼盘广告语为例 |
罗 忠 黄朝贵 |
116 |
3 |
|
中国城市形象宣传标语浅析 |
郭 琪 杨 萍 |
117 |
4 |
|
浅谈“呵呵”的语义嬗变及使用心理 |
孟宪斌 |
119 |
4 |
|
多语环境下义乌人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的调查 |
吴燕萍 |
121 |
4 |
|
网络流行语“词语模”现象探析 |
蔡梦月 |
124 |
4 |
|
武汉方言中的“外地人”称谓语 |
李梦晗 |
126 |
4 |
|
宁波方言“闹热”的话语分析 |
谷淑雨 冯铁山 |
116 |
5 |
|
网络流行体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
王娇娇 |
118 |
5 |
|
淳安地名语言符号特点及文化内涵 |
王晨欣 |
121 |
5 |
|
新词“X婚族”的多视角考察 |
周 婧 |
123 |
5 |
|
试论汉语称呼语中的“角色语言” |
|
|
|
|
——以“妈妈”和“妈”为例 |
张建伟 李光赫 |
117 |
6 |
|
浅析语言模糊性及其消除模式 |
|
|
|
|
——以刑法为例 |
陈 越 |
119 |
6 |
|
从“认同”角度看习近平主席的演说 |
|
|
|
|
——以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和坦桑尼亚的两次演讲为例 |
张 虹 |
121 |
6 |
|
论高层外交活动中译员角色的动态性 |
郭怡军 |
124 |
6 |
|
自然地理要素对浙江省方言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
刘睿杰 章祎雯 刘家顺 |
127 |
6 |
|
主持人话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 |
王 冬 |
97 |
7 |
|
对网络笑话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陈 迪 |
100 |
7 |
|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
张肖艺 |
102 |
7 |
|
应用文语言中不合理口语化现象去除规律与方法研究 |
赵世芳 |
105 |
7 |
|
退货对话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研究 |
杨 庆 |
108 |
7 |
|
芒市街道名称调查研究 |
李秋萍 王丽娟 |
110 |
7 |
|
浅议法律英语中国际条约的语言特点 |
|
|
|
|
——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为例 |
薛伊文 |
113 |
7 |
|
典型社会关系下的现代汉语恭维言语行为研究 |
张 烁 胡金莎 |
117 |
8 |
|
足球赛事海报中多模态隐喻的映射方式研究 |
张辛未 赵秀凤 |
120 |
8 |
|
“X星人”新词族的衍生及语义变异 |
黄 蕾 |
125 |
8 |
|
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对比研究 |
|
|
|
|
——以“第四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为例 |
赵 艺 |
128 |
8 |
|
大学生网络类成语认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
|
|
|
|
——以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生为例 |
慕冰欣 |
131 |
8 |
|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研究 |
王 萌 李冰燕 |
130 |
9 |
|
英文电视访谈中空间指示投射的顺应性研究 |
李卫卫 彭建武 |
133 |
9 |
|
北京地区第二人称代词用法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汤 璐 许川妹 杨会兰 |
90 |
10 |
|
西双版纳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分析 |
申丽辉 张二朴 |
94 |
10 |
|
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语言景观对比分析 |
邓骁菲 |
99 |
10 |
|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探析 |
罗 然 刘爱军 |
102 |
10 |
|
武汉地铁站名的命名方式与文化意义探究 |
杨诗雨 郭 敏 |
104 |
10 |
|
网络热词“duang”模因论试析 |
吴昌兴 |
106 |
10 |
|
汉语道歉语情境分布实证研究 |
|
|
|
|
——以“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为例 |
石楠楠 李柏令 |
109 |
10 |
|
道歉言语行为的演变研究 |
|
|
|
|
——以留学英语国家的中国学生为例 |
章元羚 李柏令 |
79 |
11 |
|
律师论辩中指示语反先用现象的顺应性研究 |
李 冰 |
82 |
11 |
|
从语境的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特点 |
吴坤湖 |
84 |
11 |
|
无锡方言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陈梦瑶 |
88 |
11 |
|
宁波市公交站名的语言学分析 |
叶脉清 聂仁发 |
91 |
11 |
|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青少年公益广告语的语用探析 |
周诗颖 徐建平 |
94 |
11 |
|
《舌尖上的中国》广告海报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剖析 |
颜贤斌 陈晓颖 李 欣 |
96 |
11 |
|
隐喻转喻视角下上海市楼盘名称研究 |
田新柳 |
117 |
12 |
|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调查研究 |
马婷婷 |
120 |
12 |
|
精心锤炼语言,打造节目品牌 |
李 静 |
123 |
12 |
|
论近20年公文语言的书面语回归 |
赵世芳 |
125 |
12 |
|
|
|
|
|
中文信息处理 |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N+V”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
刘安然 |
128 |
1 |
|
命名实体类流行语描述性释义的识别研究 |
张 榕 |
135 |
2 |
|
概念类别及其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
朱 筠 刘智颖 晋耀红 |
116 |
7 |
|
基于条件随机场方法的汉语专利文本介词短语识别 |
李洪政 晋耀红 |
120 |
7 |
|
机器翻译与文本编辑:进展与展望 |
董 妍 |
113 |
10 |
|
基于语法功能匹配的自动句法分析研究 |
徐艳华 |
127 |
12 |
|
|
|
|
|
翻译与语言对比 |
汉语基础词汇与汉越词的对比研究 |
廖灵专(LIEU?LINH?CHUYEN) |
131 |
1 |
|
认知视角下英汉“耳”的词义对比研究 |
姜祝青 |
134 |
1 |
|
英汉“在+处所”空间范畴认知模式对比 |
吴庆丰 |
138 |
1 |
|
汉英习语异同分析 |
张文颖 |
140 |
1 |
|
纽马克文本理论视角下商务信函的翻译 |
任 丹 |
143 |
1 |
|
试谈科技英语说明书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
王 迎?李延林 |
145 |
1 |
|
关联理论视域下《红楼梦》四个英译本对话特殊含义的重构 |
王蕙萍 |
147 |
1 |
|
张谷若译风研究 |
孔园园?于应机 |
151 |
1 |
|
中日数字使用现象比较 |
|
|
|
|
——以“201314”与“爱你一生一世”为例 |
李 琳 |
154 |
1 |
|
《论语》中“仁”的英译比较研究 |
|
|
|
|
——以理雅各、辜鸿铭译本为例 |
王樟芳?俞影飞 |
158 |
1 |
|
霍米·巴巴文化翻译思想对全球化背景下汉译英的启示 |
淦丽霞 |
139 |
2 |
|
汉英临时量词的时空性特质 |
肖引引 毛智慧 |
141 |
2 |
|
礼貌原则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
杨 颖 |
144 |
2 |
|
《杨柳清风》原著与译著的语言特色对比分析 |
邓爱芹 张连桥 |
147 |
2 |
|
略谈双音节汉越词的越化方法 |
阮氏金和 |
149 |
2 |
|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谚语语言特征差异 |
邢 菲 田永丽 |
151 |
2 |
|
浅谈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的把握 |
|
|
|
|
——以柳宗元《江雪》为例 |
娄梦佳 宫 丽 |
154 |
2 |
|
类层级结构理论和“外延内涵传承说”视角下的词汇对等翻译 |
|
|
|
——以“癌”和“cancer”为例 |
刘 臻 |
156 |
2 |
|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汉研究 |
|
|
|
——以安阳市旅游景点介绍文本为例 |
董康丽 刘 华 |
158 |
2 |
|
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
梁林歆 许明武 |
120 |
3 |
|
朱维之基督教文学翻译观研究 |
王红玫 |
124 |
3 |
|
新闻语篇翻译的意识形态操控 |
|
|
|
|
——以《今日中国》英汉文版为例 |
余 超 唐 韧 |
129 |
3 |
|
论商业广告的交际翻译策略 |
欧阳欣子 牛新生 |
133 |
3 |
|
香港艺术演出海报中促销型语言的翻译策略研究 |
朱欣然 崔振峰 郑秀蕾 |
136 |
3 |
|
从英汉语言对比角度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 |
何笑荧 宫 丽 |
139 |
3 |
|
英汉作格动词句法结构对比研究 |
朱希芳 |
141 |
3 |
|
日语“~~上”句式结构的汉译研究 |
蔡凤香 黄森文 |
145 |
3 |
|
“吃+N”类短语的句法生成分析及其与英语“eat”的比较 |
丁晓宇 齐龙飞 |
147 |
3 |
|
浅谈汉日语言中的“熟女” |
邹雪萍 |
150 |
3 |
|
文化外宣视角下甬剧《半把剪刀》字幕翻译的实证研究 |
徐坚俊 李凤萍 |
152 |
3 |
|
浅析翻译模因论指导下的科技翻译 |
康诗琴 李延林 |
156 |
3 |
|
企业简介英译难点及处理方法 |
|
|
|
|
——以目的论为视角 |
徐赛颖 张乐乐 |
158 |
3 |
|
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论看《牡丹亭》译者对隐性情态意义的显性重构 |
赖 鹏 |
129 |
4 |
|
“and、with”与“和、跟、同、与”英汉对译分析 |
吴海燕 李 俏 |
135 |
4 |
|
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语序类型学研究 |
陈妮妮 杨廷君 |
140 |
4 |
|
基于轻动词理论的英汉使役结构研究 |
张小敏 王红阳 |
143 |
4 |
|
经贸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
康诗琴 李延林 |
147 |
4 |
|
法律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
武 芬 陈建平 |
149 |
4 |
|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 |
周 文 邓 军 段慧如 |
152 |
4 |
|
从识解理论看古诗词英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 |
庞青秀 王晓慧 钱致富 |
155 |
4 |
|
翻译质量评估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 |
|
|
|
|
——以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为例 |
巩 飞 |
158 |
4 |
|
多项状语语序的类型学考察与认知分析 |
曾静涵 |
125 |
5 |
|
汉语“一致关系假设复句”与日语“假定条件复句”的对比分析 |
王健宇 |
130 |
5 |
|
汉语“类词缀非+X”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
姚家兴 |
135 |
5 |
|
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
胡潇逸 |
138 |
5 |
|
英汉语言中“乌鸦”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
吴志英 |
140 |
5 |
|
英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 |
彭 蔚 许希明 |
142 |
5 |
|
从感召功能看食品说明书英译 |
李玉春 徐赛颖 |
144 |
5 |
|
从《周易》英译本中“色彩”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
张永利 成福伟 |
147 |
5 |
|
音译西语人名姓氏用字谈 |
闫德胜 许丽琼 |
150 |
5 |
|
目的论视角下《长生殿》英译的可表演性再现 |
徐莎莎 谌莉文 |
151 |
5 |
|
“熊”及相关习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
张 茜 李延林 |
154 |
5 |
|
英汉语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比分析 |
|
|
|
|
——以《小王子》的英汉译本为例 |
施红梅 |
157 |
5 |
|
TAPs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
史 芸 朱献珑 |
130 |
6 |
|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亲属称谓语对比与翻译 |
汪利娟 丛迎旭 |
132 |
6 |
|
浅析粤语翻译澳门葡萄牙人名用字特点 |
陈竞翘 陈一霖 |
135 |
6 |
|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
徐燕云 王晨婕 |
138 |
6 |
|
浅析我国域外法律引进的语境差异 |
杨梦晓 |
141 |
6 |
|
释意翻译理论视域下财经新闻英译研究 |
崔振峰 |
142 |
6 |
|
论科技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
胡潇逸 李延林 |
145 |
6 |
|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 |
张宏丽 杨廷君 |
147 |
6 |
|
猫头鹰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及某些习惯表达与翻译 |
吴志英 |
152 |
6 |
|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看性别歧视 |
|
|
|
|
——以《洗澡》译文为例 |
连晓华 魏夏春 |
154 |
6 |
|
Charles C.Fries 语言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
|
|
|
——兼谈对口译研究的启示 |
许丽学 符荣波 |
157 |
6 |
|
英汉文化中的“羊”及相关习语的翻译 |
李延林 张 茜 文华珍 |
123 |
7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作品研究 |
艾 涵 |
125 |
7 |
|
英汉双及物结构及其转换句比较分析 |
杨明佩 李天贤 |
128 |
7 |
|
英汉“咸”隐喻对比分析与认知解读 |
李奕蓉 |
131 |
7 |
|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 |
王 宇 |
134 |
7 |
|
中国东北方言语音与日语语音的相似性研究 |
周宇晴 |
136 |
7 |
|
汉维动物喻人成语比较浅析 |
樊国贤 |
139 |
7 |
|
中西童话语体特征的比较分析 |
|
|
|
|
——以《中国童话百篇》和《安徒生童话》为例 |
王小帆 |
143 |
7 |
|
从主述位推进模式对《论读书》的三个译文对比分析 |
李 旭 |
145 |
7 |
|
从语用模因论看电影片名英汉翻译中强势模因的创造 |
罗 妍 王晨婕 |
147 |
7 |
|
时政话语中隐喻英译的意识形态操控 |
余 超 唐 韧 |
150 |
7 |
|
顺应论视角下中国企业外宣材料的英译研究 |
|
|
|
|
——以宁波地区五家企业为例 |
吴 梅 徐赛颖 |
154 |
7 |
|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 |
|
|
|
|
——以江西旅游景点英译为例 |
张 颖 |
158 |
7 |
|
英语-粤语情态系统相应相异对比及语际偏误率探析 |
赖 鹏 |
136 |
8 |
|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电影片名翻译 |
陈佳妮 |
144 |
8 |
|
汉韩名词性定语后“的”和“?”隐现现象的对比分析 |
康善信 |
146 |
8 |
|
浅析汉泰语定语的语义指向 |
陈嫣涵 |
149 |
8 |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企业外宣文本英译研究 |
江丽媛 徐赛颖 |
152 |
8 |
|
汉英广告形容词对比与翻译 |
余翠兰 丛迎旭 |
155 |
8 |
|
英汉语中“虎”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
张 茜 李延林 |
157 |
8 |
|
英汉商品广告邮件的人际意义探究 |
王梦岚 |
136 |
9 |
|
汉语和苗语关系从句的语序对比 |
吴秀菊 |
140 |
9 |
|
英汉“食物喻人”现象认知对比研究 |
王梅婷 于善志 |
144 |
9 |
|
政治外宣文本四字格成语英译的焦点转换分析 |
徐 燎 谌莉文 |
146 |
9 |
|
从认知语法的“识解”看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 |
温 茹 |
149 |
9 |
|
谈谈文学翻译中的化境 |
吴志英 |
152 |
9 |
|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家电企业网站翻译研究 |
|
|
|
——以宁波市中小型家电企业为例 |
周沈艳 徐沈宏 许 蔚 |
154 |
9 |
|
唐诗女性意象英译过程的意象图式分析 |
|
|
|
|
——以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为研究语料 |
蒋瑞琦 谌莉文 |
158 |
9 |
|
汉英“深”与“浅”概念隐语的对比研究 |
徐小佳 |
116 |
10 |
|
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 |
李文静 |
120 |
10 |
|
汉英“形反义近”词对现象的对比研究 |
吴颖颖 王青梅 |
123 |
10 |
|
英日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认知世界分析 |
马淑霞 郑 晨 |
127 |
10 |
|
“Beat”的语义结构与汉语对应模式认知研究 |
陈 雯 黄凤鸰 |
130 |
10 |
|
英语培训机构外教评语汉译过程的主体性构建分析 |
杜潇俊 谌莉文 |
132 |
10 |
|
基于文学作品语料库因果复句“タメニ”的日汉对比研究 |
邹善军 李光赫 穆 红 |
135 |
10 |
|
越剧《梁祝》字幕英译过程概念整合分析 |
潘朝瑞 徐坚俊 李凤萍 |
137 |
10 |
|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古诗词翻译研究 |
|
|
|
|
——以《石灰吟》为例 |
徐坚俊 陈莹莹 李天贤 |
141 |
10 |
|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 |
|
|
|
|
——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 |
梅 盛 王晨婕 |
146 |
10 |
|
谈谈英汉翻译中的神似 |
吴志英 |
149 |
10 |
|
汉维“以身喻物”成语的认知对比研究 |
玉斯英·玉素甫 |
151 |
10 |
|
汉日语音中超音段成分对比及对日语音教学 |
黄微微 |
98 |
11 |
|
浅议汉日语法现象中的“再归表现” |
杜君林 张正军 |
100 |
11 |
|
跨文化视角下国际品牌名称改译现象探究 |
符立元 韦 娜 高子涵 |
102 |
11 |
|
日语“命令形寒暄语”的使用及汉语翻译研究 |
于 亮 邹善军 李光赫 |
107 |
11 |
|
汉英动物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
陈佳玲 毛智慧 |
109 |
11 |
|
语篇分析对译者视角的导向作用 |
张 磊 宋起慧 |
112 |
11 |
|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语义框架分析 |
丁孜悦 |
115 |
11 |
|
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的命名理据 |
吴敏聪 毛智慧 |
118 |
11 |
|
颜色词“白”英译过程的隐喻认知研究 |
芮 丹 谌莉文 |
121 |
11 |
|
汉韩语法对比研究考察与分析 |
|
|
|
|
——以中韩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 |
DO HYUN JUNG |
124 |
11 |
|
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对比研究 |
|
|
|
|
——以网络热议性别歧视语及影视剧台词为例 |
张 扬 王月华 |
129 |
11 |
|
《老人与海》汉译中创造性叛逆分析 |
|
|
|
|
——以吴劳译本为例 |
陈 娅 谌莉文 |
131 |
11 |
|
企业外宣英译的语篇措辞推理研究 |
谢安杰 孔小彬 |
135 |
11 |
|
从语言意识形态角度看《牡丹亭》译本中隐性情态的显化英译 |
赖 鹏 |
137 |
11 |
|
从异化论角度看《骆驼祥子》维译本的翻译 |
陈慧优 |
141 |
11 |
|
汉英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 |
祝东江 |
143 |
11 |
|
字幕翻译中应对非语言因素的翻译策略研究 |
刘璐璐 王青梅 |
146 |
11 |
|
模因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翻译中强势模因的创造 |
舒晨晨 王晨婕 |
148 |
11 |
|
外交场合古语口译英译过程的语境重构研究 |
蒋嘉妮 谌莉文 |
151 |
11 |
|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被”字句英译研究 |
崔红叶 郑敏芳 |
154 |
11 |
|
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 |
|
|
|
|
——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转喻为例 |
丁晓宇 |
156 |
11 |
|
关联理论视角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研究 |
|
|
|
|
——以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例 |
王骢静 王晨婕 |
158 |
11 |
|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体育新闻标题的汉译研究 |
王梦洁 郭泉江 |
134 |
12 |
|
图式理论与汉英翻译中的意象激活 |
邵佳俊 |
137 |
12 |
|
目的论及AVT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字幕英译研究 |
|
|
|
——以深圳及宁波为例 |
崔振峰 刘璐璐 |
139 |
12 |
|
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哲学性思考 |
张雪原 |
142 |
12 |
|
基于目的论的大学英汉翻译教学 |
王 皓 |
145 |
12 |
|
日语长句汉译方法探析 |
|
|
|
|
——以《起风了》为例 |
杨 荧 |
147 |
12 |
|
论关联理论视域下政论文汉英翻译中最佳关联的实现 |
|
|
|
──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
周 红 王晨婕 |
149 |
12 |
|
译者主体性与典籍英译中的文化意象传递 |
|
|
|
|
——以《道德经》英译为例 |
赵佰儒 |
152 |
12 |
|
英文政治转喻认知过程及翻译研究 |
|
|
|
|
——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政治演说为例 |
郝东亚 徐莎莎 |
154 |
12 |
|
跨语言对比视野中的汉藏语系动量词语义特征分析 |
何青霞 岳爱华 关志英 |
157 |
12 |
|
|
|
|
|
词典编纂 |
学习型词典语用信息的选择与呈现 |
|
|
|
|
——兼谈《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实践 |
包诗林 |
130 |
1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