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语罗马字拼音”与“注音符号第二式”看拼音系统的改进——计量语言学的视角
黄 伟,李 孜
(北京语言大学 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后期资助课题“拼写系统与文字系统计量研究”[HQ135-10]资助。
作者简介:黄 伟,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量语言学。
李 孜,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摘 要:注音符号第二式是国语罗马字拼音的修订版,在标调方式和部分字母设置上进行了修改。通过采用音形关系指标对两种方案进行计量描写与比较发现,注音符号第二式的系统经济性、形素长度、形素载荷、字母使用度、正字法改革必要性五项指标都得到了改进,拼写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优化。本文针对这一案例的定量分析,为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与评估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国语罗马字拼音 注音符号第二式 语言规划 音形关系 计量语言学
一、引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将“数人会”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拼音”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正式公布,它成为第一个法定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1940年,国音字母第二式改称为“译音符号”。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推行使用。为了应对汉语拼音国际化进程的挑战,台湾地区开始对国语罗马字拼音进行修订[1](P98)。1984年,台湾“教育部”把“译音符号”改名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公布了经过修订的试用方案,并于1986年公布了正式方案。虽然国语罗马字拼音和注音符号第二式都不是现行的主流拼音方案,但这二者在汉语罗马化拼写的发展进程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语罗马字拼音的制订,从学术上讲,十分精密[2]。它按照汉语的特点来利用罗马字,使罗马字中国化[3];限用26个拉丁字母,不用新字母和附加符号[4];追求科学性和美观性,用字母表示声调[5],有详细的规则,解决了外加符号容易脱落的问题[3]。此外,它既注重音理又坚持音位原则[6](P115),用浊音字母b、d、g表示不送气清音声母,在实际使用中方便不少[7];注音符号中的“ㄨㄥ”被分化成两个韵母ong和ueng,而作为撮口呼的“ㄩㄥ”则写成iong,更切合实际读音[8]。国语罗马字拼音是当时最精密的拼音方案[9],但是,字母标调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是以牺牲其简易性为代价的[10]。利用字母表示声调,拼式冗长[11],规则复杂,这也成为后来学者对其批评的主要内容之一[10]。
注音符号第二式对争议最大的标调法作了修改,放弃字母标调法,采用符号标调法[12],并调整了部分细节,比如把舌尖韵母分为z和r,把ong和iong改为ung和iung,把韵母el改为er(用作韵尾只写r)等[13-14]。在针对注音符号第二式举行的教学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注音符号第二式是一套很有价值的发音符号,有利于科技进步,值得推广采用”[1](P88)。
从声韵调等细节方面将两种拼写系统相比较得出的上述认识是主观的和微观的。从国语罗马字拼音到注音符号第二式的改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进了汉语罗马化拼写法?如何以尽可能客观、量化的方法对这种改变进行整体、宏观的测量和比较?回答这两个问题,对汉语罗马化拼写法的制定与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本文计算了这两种拼写系统的系统经济性、正字法不确定性、形素长度、形素载荷、字母使用度、正字法改革必要性等音形关系指标,从技术性能方面客观评价两种拼写系统的特点,观察对国语罗马字拼音的修订是否影响拼写系统的整体特性,探讨修订后的方案在哪些方面有何种改变。
二、国语罗马字拼音与注音符号第二式的计量特征
为了采用计量语言学(quantitative linguistics)[15]中使用的音形关系指标[16-17]对国语罗马字拼音和注音符号第二式进行测量,需要先整理两种拼写系统的音形对应关系。两种拼写系统中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音形对应关系①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②。
国语罗马字拼音使用了24个罗马字母(无“v”“x”),对22个辅音、14个元音、5个声调进行描写。字母“v”“x”“gn”“z”和加符字母“ê”表示“今音不用或罕用之音”[6](P100),暂不予以考虑;而“y”“w”“y(u)”是零声母标志或起区别韵的作用,将其纳入相应的元音中计算。
注音符号第二式使用了23个罗马字母(无“q”“v”“x”)和一个加符字母“ê”,对22个辅音、14个元音、4个声调进行描写。其中“ueng”与声母相拼写为“ung”的情况视为[u?]简写为“u”,在表2中以“∈u”表示。注音符号第二式的轻声标志(以及国语罗马字阴平调和阳平调的基本形式)为零形式,即无显性表现形式,在表3中用“#”表示。
……
注释:
①音形对应关系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8页“三种记音符号对照表”确定。
②表1、表2、表3中,例字取自刘振平《汉语拼
音经典方案选评》(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第五章第101~105页“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表1、表2中加星号“*”的例字取自林以通《华语语音学纲要》(高雄: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15)第十章第134~138页“各式拼音符号的由来”;表3中加“*”例字取自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第四期第213-214页“国语罗马字与注音符号推进运动时期”部分。
③“/”表示实际拼写中不存在此形式。刘振平
《汉语拼音经典方案选评》第104页对“注音符号第二式”的说明中指出:“舌面声母j(i)、ch(i)、sh(i)仅可与细音韵母拼合,拼合时因细音韵母已有介音或主要元音i,故声母之后之i字母可予省略”。因此,ji、chi、shi仅起区别舌面声母和翘舌声母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许长安.台湾语文政策概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张清常.比比看——“汉语拼音方案”跟罗马字母斯拉夫字母几种主要汉语拼音方案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90,(1).
[3]周有光.拼音化和东西文化交流——“拼音进入21世纪”之一[J].群言,2000,(8).
[4]高艳利.留学生与国语罗马字运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5]刘振平.赵元任与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纪念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Improvement from Mandarin Romanization Spelling to Mandarin Phonetic Spelling II:
a Perspective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Huang Wei,Li Zi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As the revised version of Mandarin Romanization Spelling(MRS), the Mandarin Phonetic Spelling II(MPS II)changed the spelling of tones and several consonants and vowels.According to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Romanized spelling systems,the following findings about the phoneme-grapheme relationship are discovered.MPS II has higher system economy,lower grapheme length(or size),lower grapheme load of letters,lower letter usefulness and lower necessity of orthographic reform than the MRS.The effectiveness of spelling representation has been improved from MRS to MPS II.The operable method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in this article are helpful to make and evaluate language policy.
Key words:Mandarin Romanization Spelling;Mandarin Phonetic Spelling II;language planning;phoneme-grapheme relationship;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