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映琼
大学生创新创业(双创)能力的培养,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地方高校面对这一新的目标和任务,要积极作出调整和应对。本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和近年来语言类课程教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创新创业思想为导向,同时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对地方高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快速发展,最大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有一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特别是地方高校,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壮大走过了数量扩张的黄金发展期,面临着“盲目追求学科专业大而全、学生规模多而杂”的生存发展困惑。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等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2015 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任务及相关措施,要求到 2020 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双创)能力的培养,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这一大思想的导向下,地方高校如何及时转变思想,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地方高校语言课程教学的现状:乏味无趣、脱离实际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上分为文学与语言两大块,在具体教学中大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尤其是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历来被学生们评价为枯燥乏味、难学难考,而且没有多大用处。目前高校的语言类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言文化等,历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陈旧且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语言类课程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很多教材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对于新世纪涌现出来的很多新的语言现象没有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无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语言教学严重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学生的需求。教师上课几十年都用同一种教材,同一种教学目标和要求,有“炒冷饭”的感觉,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同时,现有的语言类课程使用的教材几乎是千篇一律,不管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地方高校或高职院校,也不管是新闻传播专业,还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内容局限于狭隘的课本知识。很明显,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不同的侧重,教学目标也应有不相同的表现。
(二)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落后
……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岸客家话比较研究”(13BYY050);嘉应学院第十三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黄映琼 广东梅州 嘉应学院文学院 514015)
(原载于《现代语文》2017年12月中旬刊-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