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莲
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它围绕课程目标展开,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估,同时对课程目标制定的科学性进行检测,在整个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14年3月由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和构建作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发展的重要环节。纵观我国的课程改革,课程目标的改革是关键的一环,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一种继承和超越的过程。[1]目前围绕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所展开的课程体系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就语文学科来讲,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研究相对较多,在此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者也有一些探索。但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进行评价,尤其是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可见的研究。因此,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是我们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的开发。从可见的2014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课程标准讨论稿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构建,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内容为语用能力评价、思维能力评价、审美能力评价和文化素养评价,明确了评价的重心为核心能力和关键品质。
一、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顾名思义就是语言运用能力,它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用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更是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基础与综合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曾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规定初中生应“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高中语文课标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对母语能力的高度重视已呈国际化趋势,母语能力是核心素养极为重要的指标。”[2]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图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制定核心素养时把母语运用能力作为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遗憾的是,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考试方式的受限,导致对语用能力的考查受到了影响。因此,在语文学业成就的评价中应坚持语用能力考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弱化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的考查,强化言语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要在中考和高考中体现出来。
二、思维能力
……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2016年度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6-JSJYYB-1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秦玉莲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467002)
(原载于《现代语文》2017年6月中旬刊-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