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栋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学习习惯。本文以“会意字”教学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等环节开展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 实证研究 “会意字” 教学
一、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又叫“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2011年加拿大《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价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翻转课堂产生于21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这所学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常有学生因为生病等原因不能按时到校学习,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情况,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授课视频上传至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利用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且把课堂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作业的辅导与讨论。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囿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打开视频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视频进行快进或重播。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节省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与交流,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能力,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会意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其将传统教学“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模式转变为“课前听课+课堂练习”的新程式。在这一新的教学程式中,“课前听课”尤为重要。学生课前听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了保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之前及之中均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研究教学内容
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有系统且深入的把握,才能在教学设计中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会意字”是《中国汉字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传统“小学”。“会意”为“六书”之一,是汉字形体的构成方式之一。东汉许慎将其解释为:“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2] 该知识点对于汉字学的初学者而言有较大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努力做到打通古今,寓教于乐。首先,在解释会意字的内涵时,可以先解释许慎所下定义的关键字词,比:合并;合谊:符合意义需要;见:体现;指撝:所表示的意义。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会意字的内涵解释为:根据表意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进行组合而构成的合体字。会意字蕴涵构字理据,具有可分析性。通过分析会意字的字形,可以探寻字的本义。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研究是翻转课堂课前准备的重要一环。
(二)分析学生
翻转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视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基金项目:本文为盐城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国汉字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4YCTCJY044]的阶段性成果。)
(朱栋 江苏盐城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224002)
(原载于《现代语文》2017年7月上旬刊-学术综合) |